Click Here!!

停一停,听一听,我们共同的频率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722活着的点滴.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722活着的点滴.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12 October 2017

无处可逃



我们彼此的感情没有很深,可是知道你要离开了还是会不舍。
除了不舍,还有些不安。
我不知道这里人来了又走的真正症结是什么,可是我知道大多数人的归宿都不是这里。
所以不安。
不安地思索着,我是不是也和大家一样,总有一天也会离开这里。 

就像谁拍拖那样,想着总有一天会分开那样,不安。
所以无法尽全力去效劳或贡献。
就连尽本分的动力也没有,因为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奋斗下去的来由。
因为我知道如同大家的宿命,我总有一天会离开,会换个跑道。

你在这里已经呆了四年,我的四年后会不会是离开之日。
困惑着我的归宿会在哪里,哪里才是我能投放更多心思的地方。
焦虑后又给了自己一巴掌:哪里都不放心思,就终究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是世间万物再自然不过的定律。  
我知道这只是杞人忧天。

是谁唱的《注定要分开》让人惆怅万分,
你是否也有试过这样的心情,在看到许多注定后却无能为力。 
然后早知道这里只是过时间的地方,又不想把泪都放在同一个地方。
最后没有终点。


谁何尝不是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选择;却在大时代的浩劫下,无处可逃。




Sunday, 17 July 2016

六弄

我不知道高雄和台北的真正距离是多少,但我想信有高铁服务穿梭的两地肯定一点都不近。——————题记


---------------------------------------------------------------------------------------------------------------------------------------


无论是九把刀的《那些年》、《等一个人的咖啡》,还是藤井树的《六弄咖啡馆》,对我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的青春震撼是挺大的。
即便在那些曾经让我很震撼、陪伴我走过青春时期的小说最后被拍成了电影,我还是觉得在拍摄手法上和戏剧张力还欠缺些什么。
说白了,就是我没有很大的共鸣,无法让我为之动容。
对于这类型电影,我都抱持着一种:到最后电影结束了给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去评断到底我喜不喜欢这部电影,
所以不会有太多理性的思考或特意去觉得某时某刻不合逻辑了。
直到——六弄,这部,才体会到一种特别另类的青春。

一种可能大多数我们都类似的青春,却又那么不类似的刻骨。

我知道兼职的工资在诺基亚3310才刚出的年代有多少;不知道身兼几职的辛酸
我知道柔佛和槟城来回巴士的票价是多少;不知道台北和高雄客运来回的值得
我知道远距离肯定聚少离多;不知道在这一个前提下还能笑得出的甜心
我知道一段恋情只要一个人长大另一个人还在原地踏步就完了;不知道要在前青春步伐一致要如何做到
我知道他说你变了你说你没变或是他觉得你没变才是问题有多扰人;不知道有变没变何时又成了分手的理由

所以,我不会觉得它是一部讲述在青春里谈一段远距离恋爱所以平平的电影;
而是在讲述那一天不管你多想尽如人意还得求月老高抬贵手的凄美电影。
也许可能,我帮它圆了一些、投射了自己的一些想象吧。

所以,我是觉得,六弄是一部挺值得看的电影。




嘿。我衷心希望我们不须要,在尘封的纪念,用眼泪复习一遍。

可能也许,我喜欢看有遗憾,喜欢遗憾吧。





别忘了,故事纯属虚构。
天晓得呢。










Friday, 15 July 2016

又一山

你会读中文吗?
那,你应该读懂我写的东西吧。

有时会不自觉好奇这边都废置了那么久,怎么每天还是固定有人浏览。
是因为我周游列国的游记?还是其实有那么一个你,一直会来关注。
是前者还是后者,还是要先感谢你。

如果是你,应该知道我是极少把部落格当日记去记录每一天或每一件事,
所以不知道你想要知道些什么,不过我知道你也没特别想要知道些什么才来的,所以我就先简短地交待一下我现在的生活吧。

今年年头结束了大学生涯,算是非正式的毕业了,等着毕业典礼。
今年去了四趟旅行,分别是越南,韩国,槟城和停泊岛,剩下的时间也应该没有别的出走了,等明年吧。
见证辩论队捧了亚军,出席了法律之夜。
此外还在律师楼做了两个星期的实习。
其他大致上的时间都是非常惬意地看电视节目,看书听歌,整理照片还有更新游记,吃与睡。
还用不忘不停地找工(找人要我)。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不丹人最快乐的秘诀原来是:每天至少会花个五分钟去想死亡,一天想五次。
文章的采访者就非常的匪夷所思问了,那不会很感伤吗?
不丹人耸耸肩回答,死亡本来就是那么接近我们,何必去惧怕和抗拒?惟有豁达地去认清死亡,熟悉死亡后,才有更开阔的胸怀和更有理由去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
这就是为什么据统计,不丹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度。

分享除了想告诉你不丹快乐的秘诀,也是想告诉你我每天就是这样东抓西找,
我相信日积月累后我会得到些什么。启发也好,平静也罢。没有有意义的东西会浪费时间这回事,只是看你怎样去咀嚼它。
或许此时此刻我们还看不到成果,但我相信水滴石穿这回事。

开拓视野很重要,而看书和出走就是让一个人开拓视野的方式。
这烦人的烂道理只有在视野稍微开拓后才会有所体悟,希望与你共勉之。




其实写文想要告诉你我变了。
变成与昔日不同了。
如果我看得出其蜕变,在你看来应该更震撼吧。我不晓得。

曾经写过:生活是中积累,而出走加速了这一个过程。
有天当你觉得人生不苦却短时,你会好想好想把握时间,去抓住些什么。
那,你,懂我的意思了。













Thursday, 14 January 2016

重开机

原来倾诉、抒发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都快要忘记了————————————————[题记]

————————————————————————————————————————————————————

2016的第一篇博文其实没有要特别记录写什么。
只是那么快的,2015经离我们已有15天了。

那一夜,烟火在建筑物的衬托下绽放,迎接新的一年。
我其实是满怀感触的。
2015那一年,我经历了很多,很多我往后都会去缅怀的点滴、记忆。
对我来说,2015年更是稍纵即逝的
从迈入一月份一直企盼着年中的欧洲之旅,农历新年,然后三月份到五月份的实习与兼职(依旧日夜企盼我的欧洲之旅),
回到现实后继续为10月的香港澳门之旅打拼,从香港澳门回来后就匆匆的结束了这一年

那些念书与兼职的日子、那些企盼与回首的昨夜、那些15的苦涩与欢乐都终究成了云烟。
人生啊,光阴是不是总会在我们庸庸碌碌中不知道日过一日的麻木里溜走,然后在一个偶然空闲的瞬间里时空交错才回头发现,原来已经是那时的事了。
“那时”真的是“那时”了。
“那时”即便把年月日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一份记忆依旧是一份感触,对我来说。

所以我每次都在想现在这一刻是否,会在,以后的自己回首时,想起,这一刻我也想着以后的自己。
也不知道想要证明什么。
只是矛盾着,踌躇着,踯躅着,想要时间跑快的同时,又要时间跑慢些,有时更甚至想它可否能倒带。

所以,曾说过:活了十年多载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生活之所以不协调是因为,我是一个双脚一直往前走,头却一直往后望的人。



我奋力地想要抓住什么,在那个苍穹留下痕。



新的一年,新的期望,新的尝试 :)










Thursday, 3 December 2015

太执着于生活



要不是空闲下来才知道自己有多没有目标
要不是空闲下来才知道自己有多空虚寂寥

要不是空闲下来才知道自己对安稳那么的不自足
要不是空闲下来才知道自己对惬意那么的不自在


要不是空闲下来,才知道,自家想要的是:学会享受生活。
待,重新出发。

午后猛烈的艳阳照不穿窗前的深蓝色帘幕
是每个灵魂都会想要什么都颓废不做的时刻

原来很多时候都只差一个下定决心
如果可以恣意的睡去那该有多好。







Thursday, 26 November 2015

迷失才回来


曾经我以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
只要你告诉你自己很喜欢很享受做这件事,那就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
同样的,即便你不喜欢做这件事,只要说着说着,你可能就会喜欢上了。

后来的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不是的。
没有强硬的喜欢,更不能强硬的不喜欢。
后来的后来,才知道什么叫作做自己。
那个自己和很多人都很像,没关系;终究你会发现那独一无二的特点。

我们不用理会抄袭别人的控诉,我们不用理会人云亦云的蔑视
我们不用为活出特别而特意去讨厌自己那么平凡。
做一件自己享受的事,比什么都更重要。







Monday, 17 August 2015

榴莲国度的咖啡馆



咖啡馆已经不是一个稀奇的去处
至今还没有一个咖啡馆有让我再回去的冲动

我不否认咖啡馆为了做生意需要人潮
因此咖啡馆变成了另一个吵杂的小食馆
只是装璜多一点心思,卖的咖啡比较贵
仅此。

我想要的一间咖啡馆是有不拥挤的空间
有永恒静谧的瞬间,还有给我摄影看书听音乐的时间

我知道经营一间咖啡馆一点也不容易,更何况要搞特色。
因此我会珍惜与欣赏你们的心思与坚持。

原来找间适合自己的咖啡馆也很讲究缘分呢。

我不会品尝咖啡。我只是去感受那份奢华。






Monday, 3 August 2015

那15分钟概括这5年的感慨与总结,和领悟

这一年终于还是来到了。
就好象中一那一年2006年,我刚满12岁,在乏闷的周会数着还要多少年才会升到中五毕业。
还有5年啊!2010年啊!那是多么漫长且沉重的感觉啊!
可转眼,还是来到了2010年,非常不舍的告别了我的中学生涯

而如今,就只剩下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了,更别说中五毕业时是怎么一回事。

那一次上大学,我不再数我何时会毕业,我只告诉自己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所以也没特意的留下什么誓死要拥有的回忆,只是不要有遗憾就得了。

我最近的回忆里就如戏剧,诗歌里,那么典型般地停留在刚进大学的那一年。
那一年我只有数不完且不认识的学哥学姐
而这一年
我也有数不完的学弟妹且不认识的年幼脸孔。

那感觉就像是,咦,我是这个科系最老,最年长的。在不知不觉中。。。
怎么没东西,怎么来不及,给我一些岁月的提示呢?
更吊诡的感觉是,回顾这五年,好像学了些什么,又好像没学到什么
更别说有没有资格当学弟妹的学长姐了。
好像我之所以可以当他们的学长姐是因为我比他们老,比他们在这里呆比较久,仅此。

这个感觉,逼迫我承认,也许人生,也不过如此吧。
万重山后,我们也忘了我们经历些什么。
只知道,嘿,我还是活着呢。

所以啊,自此,我决定不再做那万千世界渺小且微不足道的浪子
而是,立志做一位时间旅人;
在拥有的岁月里,赋予其经历与意义。
嗯,我要出发了。











Sunday, 2 August 2015

大四的汉堡是说不出的滋味

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四,也想说:终于,来到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
那些光阴荏苒,飞逝的感慨也无法描绘那股惆怅。
大四的第一个学期,的前六个星期原来是那么的轻松啊。
也许是之前太忙碌而让这一切都变得不再算什么。
那好呗,就让我的大四,这一年,惬意地度过吧。

嗯,我不是吃货。
只是要更新一下大学附近开了间新汉堡店!环境不错哦!
食物也不错! 我给7.5/10 ! 












掰!













Monday, 9 March 2015

9.3.15 (2)

总是没有心想要继续经营这里,直到一首歌让我渐入。
原因除了懒惰,还有不想交待,不想分享。

实习进入了第二个星期,感觉就像一个海绵,不断地吸水。。。吸水。。。。
不出来实习,是不会知道课业和真实世界是两码子的事。
一开始,师父就一直很用心的教;所以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没有来错。
虽然一直犯错,却因为错误,才有从中学习的机会
很多次懵懂的我们在学业里不会,不懂,不知,都会责怪是老师的错,因为她不会教。
但来到这里,我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是我的责任,做错是我不对。

师父至今让我最难忘的话是他对别人说:I owe a duty to him!
有多少个实习生的师父又是抱以这样的心态呢?我不得而知。
但我还夫复何求啊?

因此,
无论如何,
我都要非常认真的完成这获益不浅的三个月!
不辜负我的师父,
还有我自己。



3.9.15

钱可以买自由,可以买健康,可以买感情,可以以买世间很多很多的东西,因为它是人格最基本的基石。

有自由了,有感情了,有健康了,有世间很多多东西了,你却大大声说:钱不是什么都可以买到的。

人啊,你要如何看清,
钱原来唯一买不起的是:你的犯贱。






Saturday, 28 February 2015

当7



新年就快来到尾声,明天就要开始实习。
昨晚的《当我们又在一起》也圆满的落幕了。
来到了《当7》,真的不知不觉。
我不是每届都有出席,而往年不能出席的原因都是因为大学大考,
因为今年幸好考试在新年前就搞定了,所以不止能出席《当》,还能痛快地过年!

给不知道《当》的你,《当》是芙蓉美华国中华文学会的执委们一年一度“回巢日”
除了与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华文老师、华文学会学长姐和学弟妹见面、欢聚、寒暄、问好
还唤起你我那些曾经在华文学会里交织的情谊,为华文学会奉献的汗水泪水与时间。
因为华文学会,我的中学生涯更充实,我的中学生涯有了一个家。

知道你别来无恙,知道你过得安好,知道你就快毕业了,知道你已经工作了
那一份单纯简单的关心与重逢,胜过千言万语。

很多大学朋友都会问我一些关于大学华文学会的东西,但是我都会坦白地对他们说我只是辩论队的成员,对大学华文学会的动向都不清楚
除了投身与辩论,其他华文学会举办的活动我都没有参加。
因为这个家让我无法再融入另一个家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你会明白,那份家的感觉。
我们都无法比较谁的家比较好,比较棒;
但共同的是,这个家给了我们一份熟悉,那份归宿。

花一点时间聚一聚吧,很多人不见,就永远也不会见了。
这棵茁壮成长的大树,还在开花结果;而我们枯黄凋零后,还真的化作春泥,欣慰。
人生啊,感慨感慨就过了。
因此很感激,有你。

我们明年,再见。






Friday, 13 February 2015

13.2.2015

终于结束了大三的第二学期大考,也是大三的最后一次考试,
因为第三学期,我要去实习了!

考完试的心情,依旧平淡,可是少了那点压迫,是自在的,是无拘的,
考试期间的睡觉时间是以倍数在减少,而我只能说,我一定要尽全力
要尽全力不代表我在乎,而是我要对我和该对的人负责,要问心无愧,做回一个学生该有的本分
因此我不会因为考场写了什么而一直深陷在错误里,裹足不前。

因此看开,是不再因为成绩而大幅度影响我的心情,
但应做的事情,终究还需到最好,这是尊重生命与时间的概念。

离开宿舍生活的这三个月,肯定是说好吃好住,希望一切安好。
准备收东西,这次可不是简单的搬家,太多东西要收了。
归心似箭。

身心疲惫。
但是没有枷锁的漂浮,仿佛似神仙。。。。。。

是学生的,都不想要考试。
但是谁又曾想过要不是考试,我们会一次次懂得更珍惜没考试的日子,然后讨厌没考试的乏闷呢?

Monday, 9 February 2015

10.2.2015 有些事情就是给往后做记录



2015年,第一篇文,也没什么好写。
无意间发现,原来每一天都还是有世界各地的读者来访。
在想,这些都是第一次按进来的人,还是他们其实都一直在期待我更新?
更新我的游记也好,心情乱写也罢,我自恋的相信着,你们有在期待;
期待着在空闲时间,或是在睡前时分可以有一些无聊?有趣?你熟悉的文字,读一读。

在忙着考试,竟然还有那个心情和时间写部落,就已经证明我变得不在乎了。
完全不在乎,是骗人的;而是包持着一种我尽力了,就问心无愧的心态度过这次的考试。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人的抗压能力也随即增长,对于这些考试压力,已经不再为赋新词;
就只是不停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度过每一天的起伏。

考试结束后,就是新年。当然比起考试更期待的了。
新年期间去普吉,到现在的行程都还没有一个谱,算了吧,还来得及。
旅行回来的第二天就是《当》,还蛮期待的,因为上一次参与也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能再次与自己的中学华文老师,华文学会的学哥学姐,当然还有我一群当年一起办活动的学会死党见面,欢聚,是人生多么难得的事。

过后的过后就是开始我三个月的实习。
希望一切顺顺利利吧。




Friday, 28 November 2014

29/11/14



我们不用朝夕相对,我们不用每天都要无所不谈
我们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都有让思念进来的空间

所以我感谢是距离,是空间把我们每次瞬间的谈话,都会心领神会的感觉
我们不用记起上一次对话谈到哪,我们只需要聊今天想聊啥就聊啥

友人说,她因为某种关系上的疏远而感到心酸
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多因素去让你有如此的感觉,比如你和那个人的关系,比如你在乎那个人的程度,比如你是不是一个很敏感的人等等。

只知道我不去执著,就不会和你有陌生感,不会有莫名的心酸
只知道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敏感
只知道去多认识人,就可以更海阔天空

瞬间觉得,占有欲啊,也如性欲,摆脱了就真的万事皆空
和你,你,你,即便只有不到半小时的网聊,也觉得很感动
因为我们是做自己的,我们没有束缚的,我们都想和对方聊下去的。


**希望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聊一聊。
**听着Olivia 的海枯石烂,瞬间让我豁然开朗。







Wednesday, 26 November 2014

27/11/14



很多大学生会觉得既然来了大学,有一些学校提供的设施或机会是他们不能错过的。
比如他们会想要搞活动,参加团体,因为一踏入社会的门槛,你就会有上千万的理由不去搞东高西了。
所以他们想趁年轻,趁还有时间,趁还没有任何枷锁,趁还有机会,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涯。

我当然也不例外。

办活动,参社团等等我都有类似经验了,唯一没有,也很想有的就是——交换学生计划
曾经中学的时候,有朋友试过去日本交换学生,那时心中也忘了是什么想的,只知道还挺羡慕她的,也觉得她很有勇气和本事,毕竟那时被不是你要被选中就能被选中的。
到了大学,有好几个学哥去欧洲交流计划了,一去去了好几个月。
虽然心底很想,但是也知道要延毕,也就没有再想了。

那天,和现在在日本交换学生的友人聊起
也觉得很可惜遗憾,大学提供了这个交换学生的平台,我却只能白白错过
你可能无法想象或者理解想要去交换学生的心情,也好像你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那么执著于环游世界。
但是没关系,我并没有要在这里劝说,只是想说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和实践的勇气;
即便你没有,也该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的。

在脸书上官方页面,有很多的交流计划一直在更新。
我也只有看的份。
时间一去就去好几个月,错过这个学期的科目,也要等明年和学弟妹们重拿了,朋友都毕业去了,这不是我想要的。
也有去一个月的,可是都在上课时间,还是走不开。

嗯,还在等。

交换学生,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让我们的体会更深,让我们比别人,更与众不同。
要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 给我去亚洲国家就好了,不敢奢望



—— 掰 —— 






26/11/14



最近都好像诛事不顺,也许是衰气过境吧~ * 快走!*

最近,机缘巧合下听回白智英的《勿忘我》,这可是我前几年好喜欢好喜欢的歌。
因为这首歌,IRIS 的情节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突然想重看,可惜真的没那个时间。
无论如何,重听重听再重听《勿忘我》的时间还是有的。
还有找回收入其中的OST,享受一趟时光之旅,回到去我当初的沉醉里。

除了说IRIS是间谍或武打片以外,我把它标上了“悲情”的签
男女主角那生死相许的爱恋真叫人锥心啊~

友人说她的生活不能没有计划,不能像脱缰的野马
我的生活何尝不是被计划所规划好的,现在与未来
可以不可以试一次,我没有未来,我只有当下;
可不可以试一次,当我张开眼,没有目的与计划,只有鲜奶和煎蛋
很多人都有资格说可以!但是有但是,有前提,说到底他们都会告诉你再辛勤多一些年吧~~

我很想在水上漂浮,可是我怕水。
谁何尝不是喜欢有计划,却又不要被计划捆绑,
那么两全其美?

**谁每一天都过着盘算的日子






Tuesday, 25 November 2014

25/11/14



这里不知不觉,变成了我只记载旅游的部落。
友人问我曾经的那个会写东写西的男生去了哪里?
我笑而不答,也不能答。
生活的忙碌与无趣啊,把我们的思绪与情感都闭塞,当下的文字也只等着回收,所以干脆让所有都尽在不言中

我又不是处女座,又没有完美主义者的坚持
所以随写就好,你看过就算。

曾经我被迫接受想要看文字的人愈来愈少,照片也未必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是否部落格还有经营下去的必要?

后来,当知道原来你们一直都在,给我写下去的理由
所以,
从今以后,我会更新多一点,让想知道我的你,有机会,不是纯属意外,获知我点滴。

你是否有过每天都期待他/她会更新的部落格?
感觉就是这样。总有人在看,想看。


**下个星期还有多两张期中考,也是最乱的两科,要加把劲啊!!
**圣诞节要来了,2015也随之而来了,光阴荏苒啊!霎时回想起念头筹备全辩比赛的日子,都是回忆。
**今天我的歌单都是戴佩妮~
**我每天都在期待~




—— 掰 ——


Tuesday, 7 October 2014

你们要加油

从一个全辩到另一个全辩,从一个某某杯到另一个某某杯,
不敢说自己打了很多场比赛,但起码我可以说我参辩论也有好一段时日了
花在辩论的时间,可能可以让我颓废好几个世纪
花在辩论的钱,可能可以够我背包走好几个国家
为辩论熬的夜,可能可以换好几次肝
为辩论绞过的脑汁,可能是一地的落发
为辩论还有那些零零碎碎的。。。


这段时日若抽调了辩论,将会在这一生,少了很多可以欢笑的瞬间
这段时日若抽调了辩论,将会有好多的沉淀,不知该从哪里得来
这段时日若抽调了辩论,将会有好大一段空白,等着被填空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第十七章就写道: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
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
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  ”

如果说父母是我的一栋旧房子
那你们就是我的第二栋。
这“旧房子”的类比很符合,若你懂我的意思。

不能说尽力,但要做的也做了,这一场没有我的战役,黑马们,你们要加油!!
这几天你们一定要挨过去!
再过几天,你们就功德圆满,了无遗憾了。
加油!由衷地为你们加油!

希望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Friday, 26 September 2014

20 Facts about me

最近在面书有很多兴起的玩意,有些还蛮有意义,意义因人而异,你其实不用那么在意。
目的也不是在人云亦云,而是想知道,如果要写出自己的20个事实,能不能就这样写出来
毕竟,不曾有人是完全了解自己的。
人嘛,都说了,虽然两撇,可百般复杂。

我的20如下:

1/有人格分裂症
2/很喜欢旅行与流浪
3/是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
4/喜欢音乐
5/对回忆爱不释手
6/进食,真的只是责任
5/对于自己觉得是责任的东西,就会尽力去完成
6/喜欢与欣赏的歌手有周杰伦,方大同,蔡健雅和陈绮贞
7/拒绝看恐怖片
8/喜欢非主流的书籍音乐电影多于主流
9/很嗜睡
10/超爱夜景
11/喜欢胡思乱想
12/在现实与不切实际中徘徊
13/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14/很潇洒却也很执着
15/最喜欢的食物是肉骨茶
16/最喜欢甜食
17/希望在30岁以前能去欧洲流浪
18/理想中的简单生活一定要包括阅读与听歌,烹饪与栽种
19/从来不打机
20/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以上,
写的很辛苦
因为我连自己是谁都难以启齿
只能写些表面的
让我认清表面的自己

让表面打进最深层
不管最深层的里头
住着谁。



你懂我的几个事实?
很希望你留言给我知道~